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战地日记>详细内容
陆穗岗——我的广告故事
作者:佚名 时间:2002-4-2 字体:[大] [中] [小]
-
入行的艰辛
要感谢的人:
中科院广东分院图书馆不知名的管理员阿姨(管理员阿姨掌握着图书馆的锁匙,感谢她帮我打开了知识之门。)
(时任)广东省电视台台长方亢
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吴晓峰
广东省电视台广告科科长何文杰
南方日报主编李家骏(感谢这几个帮我入行的人,有些人我到现在都不认识,有些却在十多年后因业务而常来常往,无论如何,我都衷心地感谢他们。)
广州友谊商店的邓小姐(现在没有业务却常有联系,感谢她给了我第一份广告合同。)
我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适逢在下乡行将结束的年代下了乡,在跟农民大叔学了几年农活之后,回广州当了工人。又适逢在大补课时代搭上末班车, 考进了华南师大的政治系半工半读地上了五年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了中科院广东分院的图书馆,看到这里有一些港台的经济类书籍和一些期刊,觉得如获至宝, 如饥似渴般地生吞活剥。那个管图书的阿姨和蔼地说,小伙子,你那么喜欢来看书,我帮你弄个编外借书证吧。我欣喜若狂地接受了这一份如此珍贵的“礼物”。 从此,我可以在任何开放的时间去借书和翻阅资料了。在那一段日子,几乎中科院的每一本港台版的经济类书籍后面的借书卡的第一个名字都是陆穗岗,在那段时间读到了很多书,知道了诸如泰勒的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学论和X、Y、Z新管理流派的一些皮毛。 虽然在当时有许多观点和理论的学习是没有系统,甚至是杂乱无章的囫囵吞枣,但里面的新鲜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犹如一个个的信息点,潜植在我的大脑里,对我的启迪和在以后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帮助,也打下了一些初步的基础。正因为这些的启迪让我思考自己的未来,强烈地感觉要找一个可以让自己发挥的空间,一个值得自己用青春去圆的梦。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电视机是很罕有的东西,我们有个香港亲戚在我们“强烈”的要求下也扛回了一台飞利浦的17寸黑白电视机,从而接触到了电视广告。在初看的时候,除了新鲜,有时还有一种毛管竖起的感觉,比如有一个洗衣机的广告,为了说明其坚固耐用,找了两个工人将洗衣机内桶从三楼摔到地上,以证明摔不烂。又如另一个牙膏广告,模仿国外的一个品牌,找了一个非洲的女学生,跳了一下舞后,用不咸不淡的英语说:XX牙膏very good. 等等。带着这些疑问去看书,也就形成了一些现在看来非常粗浅的想法。我认为应该在使用的便利上、解除劳作的方法去表现,试想谁会把自己的洗衣机从三楼往下扔呢?等等。遂把诸如此类的想法写成建议,通过一位在电视台工作的同学将信转给有关的方面,当时的想法仅仅是站在局外人的身份提出看法而已。殊不知当时的广东省电视台台长方亢同志看了之后大加称赞,转给了广告科。因为广告科那边刚成立不久,广告科长何文杰,电视台领导在短短的一周内几次约见,与我探讨电视广告的一些问题和看法,以致使我有机会将在行销、市场方面看到的一些观点与他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交流。 电视台准备调我到广告科工作,人事处长亲自到我们单位要人,为这事着实高兴了好几天。在那个时候,一个普通的工人,能够到电视台工作是反差多么大的事情。而事情很快就以出人意料地给我当头一盆冷水。我所在单位说,这个人我们已经调上公司宣传科使用了,很对口,你们就不要再来了。而私下里对我的车间领导说:此人在电视台走后门,以后不准入党,不能参加技术评级,考虑将其调到车场去当轮胎工吧。这件事被一位南方日报的资深记者李家骏偶然知道了,他被这种行为激怒了,他把整件事通过正常渠道向有关的组织部门反映,信件辗转到了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吴晓峰的手里,吴部长相当重视,她让组织部、人事局专门组成一个小组去处理这个问题,前后花了近一年半的时间,单位终于同意放人。但这个时候,省电视台广告部的人员已经满员,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南方日报的海外市场报急需广告人员,最终在1985年7月,当我揣着报到证明去广东省外贸研究所报道时,感慨良多。从此正式开始了我梦想中自己选择的一份职业:广告。
海外市场报是由广东省外经委和南方日报联合举办的。我每天就骑着单车,在广州穿街过巷拉广告。头两个月是空白,没有业绩。报社的总编们很好,说:小伙子,不要气馁。我也是暗自鼓励自己: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在两个月过后的第二个星期,我去拜访了广州市友谊商店。在超市的货架上,摆了满满一架美国地扪牌水果罐头,因为在国内第一次见,我很敏感地问她,为什么这个品种在货架上比别人摆多那么多,她告诉我这是一个美国著名牌子,第一次进入中国,国内消费者不是很了解,故反应不很热烈,现在有点压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因此马上回报社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大约有点象现在常见的挂牌特约,每天在头版登一个8*17.5 cm的小彩图,每期在同一位置出现。加大牌子(当时还不懂叫品牌)的暴光,但因为其种类繁多,故每次都将其中一款产品展示出来。因为当时还没有这种形式,报社的老总们还跟我商量了好一阵子。这个计划呈交后的一周,广州友谊商店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你的方案很新颖,我们的领导批准了,只是次数作一些微调。在那一刹那,我拿单车钥匙的手都在发抖,当我拿回合同气喘吁吁地告诉报社总编时,几乎是断断续续、词不成句。这是我签的第一份广告合同——广州友谊商店,这也是我的第一个广告客户。
磨砺十年
要感谢的人:
哈尔滨戴红袖章的老大爷(感谢他是因为他把我“抓”到了派出所,让我明白做广告要有足够受苦受难的心理准备)深圳海关的那位关员国土厅的女处长(两位政府公务人员的执着和改变,感谢他们给了广告人一种坚韧的性格。)丽珠公关部的陶部长(丽珠的小陶给了我一个施展的机会。)
在海外市场报的日子仅一年多,因为两个合办单位的各自原因,海外市场报停刊。当时报社的领导劝我去南方日报的其它子报。恰好这时广东省广告公司招人,我就毛遂自荐,居然如愿以尝地在一个正规的广告公司从事广告工作。
在八十年代中,企业仍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运作。长期的计划经济的惯性和市场经济的萌芽让企业交织在痛苦和尝试之中。因此,也有了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比如,许多企业不知道广告为何物,有的供销科的门口甚至贴着条子“拉广告者禁止入内”,即便进了门,供销科里的老油条都会叼着烟,斜眼看着你,茶都不会给一杯。广告从业员的工作是在解释广告是怎么回事,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好处。我的一次经历,也让我哭笑不得。那是一个全国性的调查,我负责北京和哈尔滨。我们都在当地雇请了一些人帮忙。我按年龄、性别,作了调查对象组分工。我被分配到35~50岁女性的调查对象组。调查地点在百货公司。在哈尔滨,第一天的调查比较顺利,麻烦出在第二天。当我调查了七、八个访问对象时,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走过来,身材魁梧、臂戴红袖章,不由分说,一把拎起我这个瘦小的广东仔,把我一直拽到了派出所。一路上我怎么解释都不行。一进派出所,他就嚷嚷:我逮住了一个坏小子。民警问:什么事?他回答说这小子在搞迷信,还专门对妇女搞迷信。我哭笑不得,我连忙解释这是市场调查,民警搞了半天也将信将疑,后来幸亏当地朋友闻讯前来,才把这场误会化解了。老大爷说,你说你不搞迷信,怎么每个人问完话,都给她们一枝香什么的。我说那不是什么迷信用品,是我们为了答谢被访者送的一枝新款圆珠笔。“哦,是这样,快访问访问我,我也要一枝。”结果是有趣的。从今天来看街访已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而在当时,大家对广告的认知是需要广告从业人员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
全国第九届运动会2001年11月刚刚在广州举行,看着它,想起了1987年在广州举办的第六届全运会。正是那次运动会期间,我加入到了万宝集团的策划案中,开始了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广告生涯。
当时所谓的广告策划是比较肤浅的,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拍一条漂亮的广告片,认为这就是形象。在当时,的确一条好的广告片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说一条片子能救活一间厂。当时国内的制作大多委托电视台制作,在广州,只有广东省电视台,电视台的制作价是1000元一条30秒,特殊制作1万元,已经是很厉害的天价了。大多的企业就花两、三千元制作一条。万宝经讨论后,决定请香港的导演来制作,搞一条大制作来表现万宝的形象。同时要找一个好的播放时机,适逢广东台引进了由当时香港红极一时的周润发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奋斗》,我们就赶紧订了位置,这样,所有的制作就变成了倒计时。 广告片的脚本很快出来了。大意是一个三口之家,主妇通过一连串的使用万宝系列产品的镜头表现其实力和产品的多元化。如在家里从冰箱中取食品出来烹调,然后一家人在游乐场冰柜中买冰淇淋吃等,特地专门作一首广告歌。这是一条33万元的制作,当时在全国是第一次如此大的制作。
所有的工作程序都是按照电视广告的制作程序去执行。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但在当时是非常新鲜的事。
我们有许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看到了故事版,而非我们通常只用文字去讲故事。
第一次知道用录象机挑选演员,而非仅仅是看照片;
原来广告歌是可以专门去作曲创作的,而非仅仅是罐头音乐;
影片出街后,反映很好,一则是连续剧《奋斗》在当时很好看,在播出时,街上都几乎没人,二则这条广告在当时的确跳了出来,“万宝、万宝”的广告歌很柔、很美。厂家、消费者都反映很好,认识我们的朋友都津津乐道地说这个细节如何好,哪个笑容如何适当等等,就在我们大家高兴的时候,有一个人注意到的细节,则让我们手忙脚乱了一个星期,这是一位国土厅的女处长,在广告片子里,我们用三维电脑(这在国内是首次),做了一个万宝全国的营销点,是用一幅中国地图作标板。这位处长看了广告之后,打了个电话给电视台,说,广告上领土不完整,你们出卖国土啊!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大家还心有余悸,这个罪名可不小。原来在制作时,香港的制作者没有把南中国海的曾母暗沙放进去,这下非同小可,处长要求立即停播,后经电视台解释,播出带已编好是一周的,才宽限我们在一周后必须修改撤换,我们马上通知香港修改,后来又专门通知这位处长看修改版,这样才告一段落。万宝在风光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冰箱的质量问题,爆发了全国知名的北京万宝事件,公关危机的处理估计不足,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销售情况急剧下降,恰逢八九年万宝领导人的巨大变动,万宝从此不振,广广也从万宝撤出。
在那段时间里,还有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个案是丽珠得乐胃药。丽珠从成立之初我就与之打交道,始于一些制作,如报纸稿、电视片等,一般都以直接地诉说,即所谓地三段式。出现问题(胃病)、解决问题(丽珠得乐胃药)。我和丽珠公关部陶部长讨论中,我们突然萌发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就瞄准我们的男性患者,做一个男人系列,我就提出了一个男子汉的概念,在沟通达成共识后,我就找到了当时也在广广的创作部副经理李明小姐去共同创作,完善完成了后来一直到今天仍脍炙人口的男子系列: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 在这个系列里,我们选取了一系列的小人物,如扳道工、货车司机、跑龙套的演员、默默无闻的教师、建筑工人等等。在策划里,我认为,中国的男人具备双重压力,一是社会责任,另一个是家庭责任。在社会上他们渴望成功,在家庭又希望能给妻儿带来安全和保障,但现实注定不那么如意,他想当一名火车司机,驾驶着铁马驰骋祖国大地,但现实他只能每天去做十五公里去巡查他的铁路;他想住在高楼大厦,但现实他却要攀高爬地地去砌墙为他人盖房子;回了家可能还要为生活的琐事皱眉,还要忍受老婆的唠叨。这是中国许多男人的写照,他们是一群被遗忘的人,一群被遗忘的男人,正是他们构成的中国历史的一个坚实的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去赞扬他们,赞扬他们的默默无闻,赞扬他们勤劳忍耐的个性。我们对那几年,广告表现都对准那些手拿大哥大,喝洋酒、开名牌汽车的人的风气反其道而行之。
除了相关的制作外,我们策划组织了一个关于男子汉故事的征文,把自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平凡、真实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在前200封信里,我们会寄上一个疗程的丽珠得乐胃药。在活动开始后,我们收到了雪片般的来信,许多的信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个个案当时之所有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是因为商业广告不单纯是一种商业信息,它是文化、社会的一种有机结合,广告人除了要有商业推销技巧,更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毕竟这些商业的推广是会造成一种社会文化印象,对我们的认识、我们的社会有不可避免的影响。丽珠的案子从生产概念到制作执行的时间跨度相当长,经历了两个公司,即广东省广告公司和广东广旭广告公司。因为恰好这时我从广广到了广旭。
在1992年底,广东广广告公司和日本旭通(香港)有限公司筹备成立广东广旭广告,当时广广决定将广广的展览部原封不动地拨到广旭去,因为我当时在展览部,我自然也是去广旭的成员之一,后来又很幸运地得到广广的推荐与另外三位同事共同赴日本接受培训。在日本,虽然时间不长,但多年的积累,在老师的指拨下,顿开茅塞。终于捅破了那层窗纸,解开了我许多年心里沉淀的疑问。——哦,原来是这样。为误打误撞,找到了出处,找到了理论依据,我自己一直认为,那次的日本之行,是自己对广告认识上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
回国之后恰好格力空调邀请我们投标,让我们有机会将系统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演绎了一次。接标的公司有5家,一家是珠海的,一家是北京的、三家是广州的,最后我们胜出,在那个年代,空调的家庭拥有量很小,大体上是处在供不应求大背景上的竞争,只要你把品牌稍微包装、整合一下,就可一下子在同类产品中跳出来。所以,我们也是很幸运地将格力当年的销售值从8亿上升到16亿,当时被称为一个工业神话。现在客观地说,那是在普及率较低的情况下的、特定大背景下的个案。
正当业务方面在顺利进行时,我(当时是广旭副总、客户部总监)和另一位同事李明小姐(副总、创作总监)与广旭的领导层在客户服务的概论上发生了分歧,而许多广旭的同事回流广广,又适逢广告业向私营开放,在这种情况下,促成了我们萌生离开广旭,尝试创业,成立另一间广告公司的想法。想法的决定相当的匆忙,前后只有十五天,而在注册名字的那天,原来想好的七、八个名字都因别人已使用而作废,我当时在注册处心急如焚,也不知道什么名字才能撞上,打电话给一个朋友,这个朋友随口一提,就叫旭日吧,我想这么热门的名字肯定不行,没想到居然没有人使用,旭日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注上了,而这个原来希望加盟我们公司的朋友,现在一家非常有影响力的广告公司担任要职。旭日这个名字与广旭很接近,又因我原来在广旭呆过,常常有朋友搞错,每次都颇费口舌。
创业的幸运
要感谢的人:爱德电饭煲公关部的何部长(何部长是一个地道精明的顺德人,他的钱使旭日得以顺利诞生。)格力电器的总经理朱江洪格力电器的副总经理郭文峰(如果说朱总有正气的,郭总却显得有些书生气。正是他们让我们第一次操作全国的盘子。)华宝空调的卢锦文厂长(如果你称卢锦文为卢总的话,一定和他不那么密切,熟悉的人都叫他卢厂。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朋友,什么是客户。)
作为创业,旭日是幸运的,我是幸运的。
创业需要很多钱,当我们用光所有的积蓄,买了两台苹果电脑和基本的桌椅时,交了办公楼的租金和押金之后,已经几乎没有钱去付装修的那几万块了。装修是我以前的师兄弟做的,我用义气和多年的交情来个有拖无欠。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给了我们第一笔钱,我北京的朋友告诉我,北京天安门广场西面楼顶上有一个霓虹灯的位置,问我帮忙找个广东的“大款”,那时广东的电器做得不错,全国的电饭煲、消毒柜,冰箱、空调等大部分出自广东,我拿到了这个位置后,跑到广东顺德桂洲的爱德电饭煲厂,爱德电饭煲当年号称占了全国的1/2市场,所以在北京做霓虹灯的机会比较大,我把资料放下后,就掉头去忙那些税务、银行开户、招聘等等的琐事,为那点装修的钱扑腾,把这些事给淡忘了,就在我为资金发愁的时候,爱德电饭煲的公关部经理何先生打了个电话给我,说厂里对北京的那个霓虹灯位置有点兴趣,让我去解释一下细节。我高兴地蹦了起来,就这样,爱德电饭煲厂成为了旭日的第一个客户。在厂里签这霓虹灯广告合同之后的几天,我天天盼着能有钱进我们的那个帐号,可是一周了连一点消息都没有,原来,这位公关何部长还蛮细心的,你一个新公司,凭什么信你,万一你跑了,这责任谁负?后来他提出要参观公司,我说可以可以,就把他带到了我们那个正装修了一半的办公室,看着那些苹果电脑(那时还挺贵的,一台要十几万),他从身上拿出那张在他那里压了几天的五十万支票,递给了我。五十万在当时可是救命的钱,也是让旭日得以顺利出生的钱。就这样,旭日在误打误撞的幸运中诞生了。
我们的另一个大客户是格力空调,格力这个客户的争取非常具戏剧性。许多年来,有传:就是因为我原来在广旭做格力,后来成立旭日又带走了格力,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仅仅是一小半。
旭日的成立,格力也感到非常地震惊,格力的老总朱江洪、主管营销的副总郭文峰,当时经过慎重的研究,就作了决定,将大部分格力的业务仍留在广旭,另一方面,也出于支持我们,把业务的一部分交给旭日负责。记得当时朱总对我说:你们旭日成立一年后,如果能很好地运作,我才会考虑将业务都给你们。我对此相当地理解,一个成熟的大公司运作并不会因几个人的离开而发生大的变化,毕竟要对格力全盘负责,说句实在话,就连我们自己也不能确定能否将这么大的品牌操控好。因此,我当时的营销计划,格力只是我们三、四个客户中的其中一个。但这个情况在旭日组建后的一个多月里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那是一天中午,我正迷迷糊糊地趴在桌上午休,电话铃响了,电话的那头是朱总,他对我说,陆穗岗,我现在决定将九五年全年的广告全部给你。你们明天来一下珠海开会。我仍没有完全从睡意中出来,缓了几分钟后,我才确定这是真的。我既高兴又纳闷,这个决定有点太突然了。事后才知道,广广和广旭的个别领导人因为我们离开广旭后担心格力会丢掉,做了些“补救”的工作,而这些“补救”工作的方式方法在今天看来有点操之过急,也就造成了弄巧成拙的局面。当时这个秘密谁都不知道,更加顺理成章地成为我离开广旭顺便带走格力的证据,我也为此保持了七年的沉默。我们在与格力合作一年后,终止了合作关系,格力希望要找一家大型的国营公司,因为与广广的误会,只能在珠海市广告公司和广州市广告公司之间挑选,格力一直希望能够挑选珠广,但每次都很失望,最后选中了广州市广,合作期非常短暂,之后就基本停止了这种总代理的方式。
前不久,台湾奥美总经理庄淑芬小姐要做一个关于客户服务的个案研究时,在广州专门和我聊了两个小时,当时她问我:在所有服务的客户里,哪些事我印象最深。我答:是“华宝空调”,与其说我印象深刻不如说那是令我最兴奋的回忆。
在继续第二年为格力从销售值16亿再翻到了32亿,而格力意属国营广告公司时,仍表示让我们参加竞标,我决定不参加,另找客户。当时在广东大致有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空调品牌:华宝、美的、科龙、华凌等,美的广告部因为有些间接关系,我们作了初步的接触,因为并没有什么把握,我们努力去接触其他的空调厂家,我想到了华宝,但怎么接触我没想到,甚至我连华宝的电话都不知道,于是我拨了顺德市的114查号台,得到了华宝厂的电话,电话接通之后,总机问我找谁,我说,不知道,就找管销售的厂长吧,她问我哪个厂长,我说我也不知道,她笑了,说那就找卢厂吧,我下意识地哦了一声,她就把电话给转接过去了。 华宝在92年以前,一直在壁挂机(俗称分体空调)方面处在全国领先的地位,一直供不应求,那时流行一句话:拿到出库单就等于拿到钱了。在93年,顺德市进行第一次的股份改造,把华宝这个“靓女”嫁了出去,与一位港商合作,因种种原因,致使94、95年产品老化,主力骨干出走,销售量排行从龙头老大跌到全国第八位。因为缺乏经验,这个试验是失败的。在95年底,顺德市又重新把港商手中的股份买了回来,重新收拾局面。
而旭日则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
我们把所做的方案,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去到华宝的会议室,向华宝的正厂长蔡锡坤、营销厂长卢锦文进行了汇报,他们听了之后都很兴奋,觉得我们把脉非常准,所要告诉大家的信息也把握得很好。我们正收拾东西,准备按惯常回去听进一步消息,我准备与卢厂握手道别,卢厂说等等,他跑回办公室,把自己珍藏的XO洋酒拿出来,然后亲自为我们斟满一杯,然后和我碰杯:合作愉快。说罢一饮而尽,我的心直打鼓,这是上午11点,早上为赶去华宝厂,没有吃早餐,我还是第一次遇上这种事情,这可能是珠江三角洲的风情吧,无论如何,豁出去了,喝!一大口洋酒下肚,如一股暖流送达全身,我放下杯子,又准备与卢厂握手时,他说再等等,我心想还有什么仪式?我正纳闷,卢厂笑着递给我一张支票,天啊,是100万。卢厂说,这是我们的诚意金,时间紧,今年能否翻身很关键,我们只能成功。在刚刚第二次接触,在刚刚决定合作,这笔钱绝对是一份真诚,一种信任!我紧握卢厂的手说:我们一定努力,我们一定能成功! 事实上,往后的合作相当愉快,华宝的业绩也出现了奇迹,一年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华宝的销售值从原来的10亿,翻番变成了20亿,再一年,从20亿变成了25亿,在全国的排行榜从第八位上升到第二位,华宝翻身了,华宝重新振作了。
在这期间,华宝给予我们很大的信任度和参与度。华宝的全国主要经销商有十三位,许多都成为今日空调家电业的巨子,如南京苏宁、番禺沙园等等,在业内戏称十三太保。每季度,华宝厂都会与这十三太保轮流在各地开会研究市场,为做好经销商的工作和产品的调配、促销配合等,但凡十三太保开会,华宝都邀请我参加,让我从推广的角度去说一些问题,让我更了解通路的情况,在推广上制定更合适的策略。在为华宝工作的几年间,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区域推广的差异性与全国整合的一致性。对我的裨益是非常巨大的。我们服务过的空调牌子大大小小有6、7个之多,旭日以做空调的经验吸引了许多的空调厂家的青睐,在最多的时候,我同时在接受七家空调企业的邀请,有一家中日合资的企业甚至将支票连同合作合同一并送来,只可惜我们遵循总代理只服务一家的原则,将支票退了回去。
与华宝的合作一直到1998年顺德市行政上决定与科龙合并而中止了几个月,在中止了大概八个月后,在各地经销商的强烈要求和市场压力下,旭日又重新操作华宝和科龙空调,这种合作一直到2000年,科龙的组织结构出现巨大变动,同时传统家电业进入了一个恶性竞争的年代,我们决定暂时退出,有些人,甚至我们内部的一些同事,都觉得非常可惜,毕竟我们积累做空调市场的多年经验,但市场在变化,广告公司也在变化,广告公司的客户更要变化,于是我果断地停掉了明显处在夕阳工业范畴的客户,开发处在朝阳领域的客户,虽经一番阵痛,今年得以顺利地转轨,进入了电信、IT 、房地产等领域,继续保持了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结语
上面讲述的是过往广告历程中的几个让我记忆特别深的小故事,记录着伴我成长的一些人和事,给了自己一些启迪。现在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在这个过程中,记录着甜酸苦辣的过程和尝试,是一种体验,并不是一个结果;
过去的个案无所谓对错,只是在特定时期所作的一些特定的事情;
广告在营销过程的作用大小没有定论,它的未知和不确定因素太多,你认为有多合适,它就有多合适;你认为它有多大,它就有多大;
功夫在功夫之外,广告的知识和技巧远远超出了广告本身的含义。只有成为社会的人才是一个广告人。
最后要感谢的人:许多,许多。在这个过程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这里难免挂一漏万。一并谢谢。
(作者系广东旭日广告公司总经理)